国际足球报道Manual

独家专访,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

2025-09-26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校园内,一位手持花剑的亚裔身影格外引人注目,他就是费若秋——从法国职业剑坛激流勇退,毅然踏上求学之路的击剑运动员,日前,这位被誉为"旅法剑客"的体育明星接受了我们的独家专访,讲述了他从赛场到课堂的心路历程。

辉煌的运动生涯

费若秋的击剑生涯堪称传奇,出生于体育世家的他,8岁开始接触击剑,16岁入选省队,18岁获得全国青年锦标赛冠军,2018年,他远赴法国接受专业训练,很快在欧洲剑坛崭露头角,2019年至2023年间,他先后获得法国全国锦标赛亚军、世界杯分站赛冠军和世锦赛前八的优异成绩。

"在法国的那些年,我每天都在与世界上最优秀的选手切磋。"费若秋回忆道,"那段经历不仅提升了我的技术水平,更让我对这项运动有了更深的理解。"就在职业生涯巅峰期,他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——暂别职业剑坛,前往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体育管理学位。

转折与抉择

2024年初,费若秋收到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,面对这个难得的机会,他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接受挑战。"许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在运动生涯黄金期选择求学。"费若秋微笑着表示,"我认为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是有限的,但学习能够为未来开启更多可能性。"

这个决定并不容易,他不得不放弃即将参加的几场重要赛事,包括2024年的大奖赛系列赛,对此,他显得很坦然:"退一步是为了更好地前进,我相信这段学习经历将来会让我以不同的方式回馈击剑运动。"

哥大求学日常

在哥伦比亚大学,费若秋的生活节奏比职业运动员时期更加紧凑,早晨六点起床训练,上午上课,下午在图书馆学习,晚上还要参加团队项目讨论。"时间管理是最具挑战性的部分,"他坦言,"但我很享受这种充实感。"

作为校击剑队的助理教练,费若秋每周还会抽出时间指导年轻队员。"教学相长,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,我自己也对技术要领有了新的认识。"他的学生、哥大击剑队成员艾米丽表示:"费教练不仅技术高超,还能用新颖的方法讲解复杂动作,我们能从他身上学到很多。"

东西方体育文化的碰撞

拥有中国训练背景和法国职业经历的费若秋,对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有着独到见解。"中国的训练体系注重纪律和技术细节,法国则更加强调创造性和适应性,而现在在美国,我看到的是体育与教育的完美结合。"

独家专访,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

他特别提到哥大体育项目的管理方式:"这里非常重视学生运动员的全面发展,不会为了追求成绩而牺牲学业,这种理念值得推广。"费若秋计划在学成归国后,推动建立更加科学的青少年运动员培养体系。

未来的规划

谈到未来,费若秋的眼睛闪烁着光芒,他计划在完成本科学业后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,专注于体育产业管理研究。"我希望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,也许会创办击剑俱乐部,或者从事体育推广工作。"

虽然暂时离开了职业赛场,但他并没有完全放弃击剑训练。"我仍然保持每天两小时的训练量,还会参加一些业余比赛。"费若秋透露,他正在考虑参加2026年大学生运动会的可能性,"如果时间允许,我很期待再次代表学校出战。"

给年轻运动员的建议

作为经历过职业体育和高等教育的"双料"人士,费若秋对年轻运动员有着中肯的建议:"体育成绩固然重要,但文化学习同样不可忽视,文化素养能够帮助运动员更好地理解运动本质,延长运动寿命,同时也为退役后的转型做好准备。"

他特别强调语言学习的重要性:"掌握外语让我能够与国际教练和选手无障碍交流,这也是我能够在法国迅速适应的重要原因。"

在哥大的图书馆里,费若秋刚刚结束了一天的学习,窗外夕阳西下,这个曾经在赛场上叱咤风云的剑客,如今在知识的海洋中寻找着新的方向,他的故事告诉我们,体育精神的真谛不仅在于争金夺银,更在于不断超越自我、追求全面发展的勇气和决心。

独家专访,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

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还在继续,这位旅法剑客正在用手中的笔和剑,书写着自己人生的新篇章。

搜索